首页 / 教学成果 / 正文

“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 开幕

  2015年12月4日,“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展出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从1950年代至今创作的77件作品。此次展览是第一次全面回顾靳尚谊先生在油画语言方面的研究历程的学术性、探索性展览。

\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章是“线条与色彩的乐章:踏上现代主义之路”,第二篇章是“造型与格调的变奏:借鉴前辈大师之法”;第三篇章是“中西绘画交响:研习传移摹写之道”;第四篇章是“语言与技巧的合声:拓展油画创作之径“;第五篇是“现实与意象的回旋:写生敲开艺术之门“,以倒叙的方式呈现靳尚谊在不同时期所研究的绘画基本问题。

\

  “我是个油画家,研究的核心就是油画的基本理论。风格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但水平有好坏。” 谈及自己六十多年的艺术之路,81岁的靳尚谊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谈到,“中国人学油画,比西方人学油画要困难得多,有一个天生的弱点,主要在于观察方法不一样。”在他看来,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方人的传统艺术,是线和平面的,因此看物体时,界限特别重要。但是西方人的油画是用体积语言,看它的形,就是看空间和体积。这是一个民族习惯。“在油画创作上,我们还得补课。”靳尚谊先生勉励后辈艺术家们要老老实实做学问,不要走捷径,“捷径是不存在的,要按规矩办事。”

\

  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展出靳尚谊2006年以来创作的13幅新作,其中包括2015年最新创作的《途中》、《蒙古族公主》两件作品。靳尚谊先生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绘画发展历史的研究和反思,认为中国没有经历较为完整丰富的现代主义艺术启蒙和发展就直接进入了后现代观念艺术,造成了艺术语言、社会接受度上很大断裂,因此提出“中国艺术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他也身体力行,近年特别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中的“线”、色彩和构型进行融合实验,创作了一系列新作。

\

  展览另一大亮点是将呈现之前从未展出过的靳尚谊早期写生、临摹作品,比如他极少面世的7件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1978年,在常书鸿先生的带领下,靳尚谊在敦煌临摹壁画,留下一批用油彩模仿中国古代壁画的作品,见证了他对于油画色彩和造型的探索和与中国传统美术融合的尝试。

\

  本次展览全面呈现了靳尚谊从1950年代以来在油画艺术上各个阶段的探索和思考,从他1950年代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接受国内教师、苏联派来的油画家马克西莫夫等人教授的苏派写实画法,并在之后多年的创作和教学中不断摸索油画的造型、色彩等,1978年后参观欧洲古典油画后探索古典风格的肖像创作,引领了古典油画语言的回归和发展,对当代学院派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到1990年代以后他有开始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元素和油画语言的融合,油画艺术和当代观念艺术的互动发展、现代主义油画的语言实验等问题,并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做出了具体而微的回答。

\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余丁院长认为“靳先生是个对艺术语言有高度自觉、高度敏感的艺术家,始终关心造型、空间、色彩、画面结构等绘画基本问题,这也正是展览主题“自在途程”的所指,通过这个展览也将让文化界、学术界可以借此对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有新的思考和认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3日。



上一篇:中央美院青年教师韩文强入选2015全球十佳“设计先锋”
下一篇:克利夫兰艺术学院招生办副主任Thomas Green来到央美国际预科访问
快速咨询通道
学生姓名 *
联系手机 *
专业方向 *
备注